本学期,我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相关要求,继续将“双减”工作作为本学期重点工作来抓。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体系。现从教学教研活动、优化作业管理、丰富课后服务、提升学科素养、开展家校共育等多方面着手,对本学期“双减”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教研活动
为助力“双减”,逐步落实《202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各学科新课标理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开展了徒弟汇报课、习作研讨课、课题研究示范课等主题教研活动,并承担了全旗小学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了“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动态统一。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得益彰,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给予学生适切的启发、激励和引导,立足学生的学习逻辑,对课程内容进行与之呼应的组织调控,从而使课程内容被学生所理解并有新的课堂生成。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根据具体的问题以及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情境,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从而使“问题展开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彼此呼应,实现了“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相辅相成。

二、优化作业管理
教师严格落实学校作业管理规定和作业公示制度。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积极进行作业改革与创新,关注必备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各教研组、各年级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减量增效等工作入手,助推我校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在学校学期课程规划下,各年级组、各备课统筹设计作业,单元统整,减量提效。教师设计的特色作业关注视野拓展体验,探究思维发展和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基础练习、实验操作、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多感官参与的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用知识树、思维导图、手抄报、知识网络等各种形式呈现,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貌。

三、提升学科素养
为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题提升,真正做到减负、体质、增效,我校各学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学科素养竞赛。

四、丰富课后服务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进一步修订了课后服务方案,加强课后服务管理,明确了学期工作目标和思路。学校立足实际,精心设计课后服务课程套餐,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学校根据教师特长及学生实际需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形式为基础性课后服务课程加特色活动,基础性课后服务课程主要为作业答疑、边缘生辅导适合每一位学生的需求;特长性课后服务课程包括电子琴、国画、足球、象棋、书法、舞蹈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自主选择。
课后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缓解了父母的教育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服务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开展家校共育
为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多措并举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发展,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委员会,制定家校共育方案,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教师家访,班级家长群解决系列问题,向家长大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全面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强基固本”体系建设。
学校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亲子社会实践等系列亲子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从而落实双减。通过问卷调查,倾听家长关于“双减”、课后服务、“五项管理”等方面的诉求,征求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中,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优化作业设计,开展好教研活动,抓实过程管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并与家长同频共振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