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水务局局机关学习贯彻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3-07-28 15:10:00

科左中旗水务局局机关学习贯彻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7.28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山西省委提出,做好山西经济工作要抓好营商环境、高标准市场体系、比较优势“三个要件”,并将其作为“12个重大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在运城“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中,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对县域来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安排,是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顺应市场主体和群众期盼的迫切要求,也是河津冲刺产值过千亿、加快经济回百强的重要支撑,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强保障。

山西运城河津市古称龙门,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黄汾两河交汇处,下辖2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9.2万人,是黄河岸畔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河津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进,转作风、强服务、抓落实,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发展成效作为第一评价,下最大决心、最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再压缩、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市场主体负担再减轻、人民群众办事更方便,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和全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县。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3.5亿元,增长7.1%;工业总产值909.7亿元,增长15.4%;规上工业增加值286.8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83.1亿元,增长13.1%;财政总收入61.2亿元,增长15.3%,跻身“中部工业五十强县”。

一是深化改革、集成创新,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首先必须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目标,以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大力推行“桩基先行”和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开展“5+2”“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将“五减”升级为“六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流程不断精简优化、集成办理,在运城首家推出“全域通办”模式,设立85个企业开办代办点,累计服务群众企业8万余次。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三无三可”要求,落实“五有套餐”,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改革,实施“证照分离”全覆盖,推动审批事项、时限、材料、环节再压缩、再减少,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叫响“耿小二”帮办代办服务品牌。

二是聚力转型、强化保障,营造宜产宜业的发展环境。

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来说,富商是因,投资是果;安商是因,招商是果;重商是因,亲商是果;扶商是因,聚商是果;壮商是因,兴业是果;服务是因,发展是果。近年来,河津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搞服务、搭平台、创环境、出政策、定规则、抓引导的作用,坚持“政策引领、科技赋能、金融助力、人才支撑”,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焦化产能394万吨,焦化产业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7.1%。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煤基、铝基新材料、改性甲醇等产业,科创园项目开工建设,龙清环保活性炭、海创生活垃圾发电等新兴项目完工投用,昕煜碳纤维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突破了高效碳纤维毡及其复合材料的技术瓶颈。持续深化能源革命,抽水蓄能电站可研阶段三大专题报告已通过审查,100MW林光互补发电项目基本完工,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宏达钢铁智慧工厂项目一期已建成,入选“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聚焦“链长制”和专业镇,紧扣运城“415”十大产业集群和“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重点打造碳基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精品钢、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数字经济5条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总投资617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在项目立项阶段同步推进初设、规划许可等审批事项,确保一般工业项目审批不超过20个工作日。按照运城市委打造“新稷河闻”工业转型发展区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分工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拳头产品,打造“国家级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运城能源互联网河津分中心,促进工业产业整体节能减碳,打造“以高耗能工业企业集聚型为特色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典型范本”。与国科新材料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中科三阳公司携手,共建河津市大数据综合体。通过产业发展、项目攻坚,力争“十四五”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实现经济回百强的目标。

三是精准服务、持续发力,营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好不好,不能只看几个量化指标,而是要看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实际感受。去年以来,我们开展了稳经济“六帮一增一稳”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制定《河津市助企纾困45条》和入企服务工作方案,协调解决企业问题146个,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免税费8.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市场主体总数超过5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9户,达到上海、浙江平均水平,规上企业的数量由2019年的73家增长到133家。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瞄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发挥11个产业专班和5项工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精准帮扶,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限时解决销号,真正把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稳商、聚商”的浓厚氛围,力争全年新增“个转企”40家、“小升规”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