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饲草产业链发展规划及工作推进方案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内农牧畜发〔2023〕379号),为推动我旗饲草产业实现上游生产、中游加工、下游销售的链式协同发展,提升饲草供给保障能力,助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坚持生态优先、草畜配套、市场主导、多元发展、统筹推进的原则,充分挖掘各类土地资源潜力,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就近利用模式,扩大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羊草、柠条等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加快培育壮大“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化饲草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种草养畜相结合的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大户,扶持专业化饲草生产性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商品草生产,加快建设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现代饲草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饲草产业发展新业态,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草食畜牧业提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24年,种植优质苜蓿达到0.5万亩、青贮玉米达到30万亩、饲用燕麦达到1万亩,人工羊草达到2.5万亩、平茬柠条12万亩。
2025年,种植优质苜蓿达到1万亩、青贮玉米达到35万亩、饲用燕麦达到1.5万亩,人工羊草达到3万亩、平茬柠条15万亩。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种养结合”饲草种植
1.依托“粮改饲”等项目,推进引草入田、种养结合,推广优良青贮玉米品种,增加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推广粮饲兼用、活干成熟玉米品种及密植高产种植技术,推进鲜食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和秸秆饲料质量。
2.充分挖掘各类土地资源潜力,推进优质苜蓿、燕麦、羊草种植,推进建设优质高产苜蓿、燕麦、羊草商品草基地。
3.鼓励建立柠条平茬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柠条揉丝饲用加工企业,统筹推进柠条平茬收割、揉丝饲用加工产业化融合发展,提高柠条揉丝饲用加工转化利用率。
(二)大力培育现代化饲草规模经营主体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鼓励饲草“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推进建立稳定的产业联合体。
2.发展种草养畜相结合的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大户。培育一批守信用、会经营、善管理、带动能力强的种草养畜相结合的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大户,引导草畜一体化发展。
3.发展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围绕饲草产业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提升饲草“种、收、加、储、运”能力。
(三)加快建设饲草“产、加、销”流通体系。大力支持饲草产业全程机械化,大力支持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饲草产品生产加工,积极发展窖贮、裹包、袋贮、揉丝、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等产品种类,提升饲草现代化生产水平。加强饲草流通、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饲草产业企业和种养一体化企业,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设施装备,开展智能化、精细化生产经营,建设饲草产业“产、加、销”有效对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饲草从种植到使用全过程信息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旗委旗政府、旗农牧局、林草局等有关部门及各苏木乡镇场,要充分认识推进饲草产业链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围绕饲草种植、加工、销售三链条,按照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协调、加强统计监测、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见行见效,稳步推进饲草产业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下游销售链式协同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做好项目用地工作,确保饲草种植任务落实落地。二是积极争取和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创新资金投入和使用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饲草产业发展动力。三是鼓励金融部门开辟支持龙头企业、种植农牧户信贷绿色通道,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大型种植机械抵押贷款,支持金融部门按照市场化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抵押贷款试点。四是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饲草种植保险。
(三)强化科技保障。积极调动有关科研力量,围绕饲草种子、饲草地生产管理、饲草产品加工利用、饲草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强饲草产业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饲草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快制定有关技术规程,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加快新标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应用,增强全产业链技术支撑能力。引导饲草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四)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总结好经验好模式,加大对发展饲草产业意义的宣传,营造饲草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更多企业和农牧民参与饲草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