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科左中旗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的通知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国有农牧场管委会: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健全化肥减量化机制。根据我旗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和田间试验实践为基础,综合使用“三新”技术模式,特制定《科左中旗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确保科学施肥技术落实落地。
科左中旗农牧局
2023年3月17日
科左中旗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为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确保农民节本增效,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要求,努力做到“科学、经济、环保”用肥。指导农民施好“产量肥”,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应,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指导农民施好“经济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肥料种类,确定合理施肥量,采取科学施肥方法,增施有机肥料,降低生产成本;指导农民施好“环保费”,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不合理施肥现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二、主要作物施肥指导意见
(一)小麦
1.施肥原则
(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减少氮磷肥投入,合理施用钾肥,适量补充微肥。
(2)全量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3)氮磷钾配合、早施底肥、巧施追肥。严把基肥施用和播种质量关,确保苗齐、苗全。适时追肥,防止小麦前期过旺倒伏,后期脱肥减产。
(4)追肥与灌溉有机结合。采用水肥一体化或灌水前追肥,孕穗期根外喷施锌和硼等微肥。
2.施肥建议
(1)推荐15-20-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有条件的地方增施农家肥2-3方/亩。
(2)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基施配方肥15-2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5-8公斤/亩。
(3)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基施配方肥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8-12公斤/亩。
(4)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基施配方肥30-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2-18公斤/亩。
(5)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基施配方肥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二)玉米
1.存在的问题及施肥原则:针对玉米氮肥施用量较大,利用率低;磷钾肥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磷钾肥肥效;有机肥施用量较低或者不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比例较低;不注重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部分土壤缺锌,造成玉米白化苗。春旱影响出苗及苗期生长等主要问题,在总体施肥上提出以下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目标产量,平衡施用氮、磷、钾肥,主要是调整氮肥用量,氮肥分次适量施用,磷酸二铵作种(口)肥,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
(2)有效钾含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
(3)土壤pH高、高产地块和缺锌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
(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
(6)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7)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管理措施相结合,注意深施肥。尤其要重视水肥一体化调控。如施用抗旱保水剂,提高出苗率。
2.施肥建议
采用农家肥作基肥,结合深翻施用,翻压深度30cm以上,农家肥用量为2000kg~3000kg/亩。磷肥、钾肥或配方肥通过种肥同播一次性深施;氮肥20%作种肥;追肥以氮肥为主,配施微肥,按生育期氮肥总量的30%、30%、20%分别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开花期施入。追肥可选用尿素等固态、液态水溶性肥料。
A、常规种植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
(1)玉米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0~3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50公斤/亩: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6~7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
(3)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 氮肥(N)15~16公斤/亩,磷肥(P2O5)7~7.5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B、水肥一体化
(1)玉米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下:氮肥(N)12~14.8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0~3公斤/亩;
(2)产量水平650~850公斤/亩:氮肥(N)14.8~16.8公斤/亩,磷肥(P2O5)5~5.5公斤/亩,钾肥(K2O)2~2.5公斤/亩;
(3)产量水平850公斤/亩以上: 氮肥(N)17~20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2.5~3公斤/亩。
(三)水稻
1.施肥存在的问题和施肥原则:针对水稻氮肥施用量偏高,N、P、K比例不当,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水稻后期贪青晚熟、导致产量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等主要问题,在总体施肥上提出以下原则:
(1)增加基施农家肥比例,以亩施2000~3000公斤为宜。氮肥做基肥施用占总施氮量的35%左右,遵循前重后轻的原则,以防止贪青晚熟或减产;
(2)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或氯化钾;
(3)注意在缺锌地块基、蘖肥中补充锌肥(基施硫酸锌0.5~1公斤/亩或者叶面喷施);
(4)采用节水灌溉,每次追肥前要先晒田,晒出小裂隙再施肥,然后灌水,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议
(1)产量600~650公斤/亩,氮肥总量(N)控制在10~13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总量控制在3~5公斤/亩;
(2)氮肥的30%~40%作为基肥,30%~40%作为蘖肥,20%~25%作为穗肥,5%~10%作为粒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四)大豆
1.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结果,科学确定氮磷钾肥施用量,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倡秸秆还田与有机无机科学配施,对于高产大豆和米豆轮作等栽培方式,提倡根瘤菌剂拌种。
(2)秸秆还田条件下,根据秸秆还田量适当减少钾肥投入;玉米改种大豆区域和米豆轮作区在前茬施肥量基础上可大幅减少化肥施用量;大豆连作区域应科学补施硼钼镁等元素,并控制土壤酸度。
(3)有条件的地块结合中耕进行追肥,追肥氮占总氮量的40%,追肥中磷钾肥占对应养分总量的30%;不追肥田块基肥中40%以上的氮肥可以应用缓控释氮;无法追肥或者应用控释肥的田块,如果后期大豆脱肥可结合防病喷施1-2%的尿素1-2次。
(4)提倡施用大豆专用肥,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选择生理碱性肥料或生理中性肥料,磷肥选择钙镁磷肥,钙肥选择石灰。
(5)提倡侧深施种肥,施肥位置在种子侧方6-8厘米,种子下方5-8厘米;如做不到侧深施肥可采用分层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子下方3-4厘米占1/3,6-8厘米占2/3;难以做到分层施肥时,在北部高寒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采取侧施肥,其它地区采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种子下方10厘米。
(6)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素症状较轻地区,钼肥可采取拌种的方式,和根瘤菌剂混合拌种,提高结瘤效率。
2.施肥建议
(1)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5-0.8;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7-1.0。
(2)产量水平130-150公斤/亩,氮肥(N)2-3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2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4)产量水平175公斤/亩以上,氮肥(N)3 -4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三、注意事项
(一)施用缓控释效肥料。玉米一般选择释放期为90天-120天的玉米专用缓/控释惨混肥。缓/控释肥做种肥随播种分层一次性施入。玉米播种深度3-5cm,施肥深度在10-15cm,种与肥水平距离5kg/亩-10kg/亩。
(二)增施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必须发酵腐熟好,禁止生粪下地;秸秆翻压还田深度25cm以下。
(三)浅埋滴灌施肥。追肥前要先滴清水15-20分钟,再加入肥料,一般固体肥料加入量不应超过施肥罐容积的1/2,然后注满水,并使肥料完全溶解。提前溶解好的肥液或液体肥料加入量不应超过施肥罐容积的2/3,然后注满水,加好肥料后,每罐肥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追完,全部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30分钟,清洗管道,防止堵塞滴头。
(四)合理分期追肥。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一般推荐追肥3-5次,切记传统的“一炮轰”式追肥,否则会导致后期脱肥,影响籽粒灌浆,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