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科左中旗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3-27 10:00:32

关于印发《科左中旗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国有农牧场管委会:

为加强我旗主要农作物科学安全用药指导,进一步推动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健全农药减量化机制,根据我旗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已除草剂减量田间试验及实践为基础,特制定了《科左中旗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切实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科左中旗农牧局

                          2023年3月21日

科左中旗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意见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施用农药是预防、控制病、虫、草、鼠害,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安全合理用药是农药使用的基本原则,可以有效提高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延缓农药抗性产生,减少农药对人畜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科学安全用药总体原则

(一)对症用药,选择合适的农药

购买农药时,要仔细阅读标签,严格按照作物和防治对象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农药使用者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农药;不得扩大国家规定限制使用农药的使用范围;不得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二)选择新型高效的施药器械

1.选择质量好的药械。应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作物生长期等情况,以确定选购施药器械的种类和大小。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械,避免跑、冒、滴、漏。

2.正确使用喷头。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及施药器械种类选择合适的喷头,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喷洒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采用扇形喷头,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宜采用空心圆锥喷头。禁止在喷杆上混用不同类型的喷头。

3.药械故障,及时维修。注意产品的使用、维护,施药器械出现滴漏或喷头堵塞等故障,要及时正确维修。不能用滴漏喷雾器施药,更不能用嘴直接吸吹堵塞喷头。

(三)正确配制农药

配药人员要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规定方法和程序以及注意事项进行配置。不得随意加大剂量,不得几种农药随意混配。

配制农药要选用专用器具量取和搅拌农药,不能直接用手取药。不要用污水、渠水及井水配置,不要任意加大水量。配置农药应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随配随用。

(四)安全施用农药

1.把握好用药量、用药次数。应当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者改变使用方法。喷药时应做到施药均匀,并注意合理轮换使用农药,延缓产生抗药性。

2.把握好用药时期。根据病虫草的发生特点和药剂的不同特性,选择最佳时期用药,保证防治效果。如除草剂既要看草情,又要看苗情,如芽前除草剂不能芽后用。杀菌剂一般在发病初期施用。杀虫剂一般在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

3.喷洒农药,注意天气。田间喷洒农药,要注意风力、风向及晴雨等天气变化。应在无雨、3级风以下天气施药。不能逆风喷施农药。夏季高温季节,要在上午9点前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防止中毒。

(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也就是说施用一定剂量的农药后必须等待多少天才能采摘。安全间隔期是控制和降低农药残留的一项关键措施。标签上标注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在农产品收获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保证农产品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标。

(六)做好安全防护

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妥善保管好农药,并在配药、施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穿戴好手套、口罩、帽子、专业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配药、施药现场,严禁抽烟、用餐和饮水。施药结束后,及时洗澡更衣。

施药前要事先告知蜂农等相关人员,施药后做好警示告知。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妥善收集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建议

(一)玉米

1.玉米田虫害

地下害虫:一是种子包衣。选用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等种衣剂进行包衣。在种衣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所标注的用药剂量进行包衣,不得擅自增加用药量。二是植株施药。危害初期(玉米出苗至5叶前),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1500倍液,在成虫发生期喷2次~3次,每7天~10天喷一次。

玉米螟:一是生物防治。可采用田间释放赤眼蜂或喷施白僵菌油悬浮剂等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卡亩放蜂量1.5万头,分2次释放。每次0.75万头,每667m2每次均匀释放2点。将撕好的蜂卡卵面朝下,用针线缝(或用牙签别)在玉米背光的叶片中部背面,距基部1/3处。赤眼蜂球亩放蜂量1.5-2万头,每667m2投放1个蜂球。二是化学防治。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兑水30公斤茎叶喷雾,亩用量3毫升~15升/亩,每季作物使用不多余2次,间隔期为21天。

粘虫:一是封锁隔离。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挖沟宽30cm~40cm、深30cm~40cm、上宽下窄的小防虫沟,在沟内喷上粉剂农药或中间立塑料薄膜;或在沟中放入一些麦秸、玉米秸等,用菊酯类农药+敌敌畏拌毒土撒到沟中,浓度适当增加10%~20%;也可在田间撒施辛硫磷或菊酯类药剂毒土,阻止粘虫迁移扩散。二是生物药剂防治。在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或1.8%阿维菌素。三是化学防治。粘虫卵孵化初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灭幼脲500倍~10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幼虫三龄前,每亩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100毫升加水30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加水50千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1500倍液喷雾防治。

2.玉米田病害

玉米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其一喷雾防治。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防治灰飞虱可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3%啶虫脒1500倍液,或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5千克喷雾,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

3.玉米田杂草防控

传统灌溉方式地块,杂草防控采用 “一封一杀”策略。在土壤墒情差、降雨少、沙性土壤的地块和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的地块,杂草防控采用“一杀一补”策略。播后苗前,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噻酮磺隆、2,4-滴异辛酯、异噁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玉米 3~5 叶期,杂草 2~6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噻酮磺隆、莠去津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辛酰溴苯腈、特丁津、硝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反枝苋、苘麻等阔叶杂草。

莠去津属于长残留除草剂,使用量应控制在每亩38克以下(按有效成分量计算)。使用过莠去津的玉米田,要谨慎选择下茬作物,以防产生药害。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1.大豆主要病虫防控。重点做好大豆根腐病、大豆叶斑病、地下害虫、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等病虫害防控。在种植抗(耐)病虫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实施绿色防控,综合防治。大豆根腐病和地下害虫要突出做好种子药剂处理。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进行种子包衣。大豆叶斑病出现叶斑时,要及时打药防治,越早效果越好,常用药剂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单剂,或者唑醚·氟环唑、苯甲·醚菌酯等复配药剂。大豆蚜虫要重点做好田间调查,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喷药防控。在苗期可选用35%伏杀磷乳油,或吡氰磷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大豆田出现点片危害时,可选用增效抗蚜威,或选用10%溴氰菊酯乳油。应注意轮换使用各种农药,减少蚜虫抗药性。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盛期防治可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它菊酯类药剂;幼虫入荚前防治时间很难掌握。所以防治幼虫须经过田间调查,当大豆荚上见卵时即可打药。防治幼虫一般采用菊酯类药剂兑水喷雾。喷雾要均匀,特别是结荚部位都要着药。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要充分发挥翻耕旋耕等农艺措施的作用,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轻化学除草压力。使用除草剂应因地制宜采取“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与苗后茎叶喷施处理相结合”的施用策略,遵循“治早治小、安全高效”的原则。既要考虑当茬大豆、玉米生长安全,又要考虑下茬作物和来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轮作倒茬安全,科学合理选用除草剂种类和施用方式。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封闭除草应在播种后2天内完成,土壤湿润利于封闭除草效果。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82%乙.嗪.滴辛酯(乙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

苗后除草:土壤封闭效果不理想或需茎叶喷雾处理的,可在玉米苗后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杂草3~4叶期,根据草情,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

以阔叶杂草危害为主的地块,可选用48%灭草松水剂,进行苗后茎叶喷雾处理。

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危害地块,在具备严格物理隔离措施(物理隔帘或挡板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的情况下,可选用玉米或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

玉米田除草可选用75%噻吩磺隆0.7-1克/亩或31%烟.硝.特(4%烟嘧磺隆+7%硝磺草酮+20%特丁津)。

大豆田除草可选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5%精喹禾灵+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18克/亩)或11.8%精喹.乳氟禾草灵乳油(10%精喹禾灵+1.8%乳氟禾草灵)。

以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除草建议仅供参考,要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与苗后茎叶喷施处理除草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用适宜除草剂种类。

(三)水稻

机插秧田杂草防控:插秧前3~7天选用丙草胺、吡嘧磺隆、乙氧氟草醚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插秧后10~12天(返青后),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莎稗磷、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插秧后20天左右,选用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啶酯、2甲4氯钠、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阔叶杂草和莎草。
   人工移栽及抛秧稻田杂草防控: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者在杂草2~3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剂选择同机插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