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医疗保障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医保基层服务站(点)服务群众前沿作用,科左中旗医疗保障局创新推出“医保服务终端”设备,依托数据赋能,实现“刷脸”即可办理医保业务,迈入医保“刷脸”时代,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智能化、便捷化。
(一)铺设站点,服务下沉,推出便民服务新模式。
在全旗22个苏木乡镇(街道)、533个嘎查村(社区)、27家银行网点、1个园区管委会和2个企业建成可承办医保业务基层医保服务站(点)619个。服务事项下放乡镇、二级医疗机构19项,企业、园区10项,嘎查村(社区)、银行网点9项。实现高频次医保个人经办服务事项就近办理。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医保服务点覆盖范围,方便群众办事,增设34家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卫生院、定点零售药店为基层医保服务点,通过“医保服务终端”下放经办服务事项9项。延伸基层医保服务站(点)触角,下沉经办服务,让服务向前一步,群众少走一步,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医保业务。
(二)配置终端,数据赋能,迈入医保“刷脸”新时代。
持续深化推进基层服务站(点)“互联网+医保”信息化建设,通过在医疗机构范围内铺设“医保服务终端”,推动服务事项从“持卡就医”“持码就医”到“刷脸就医”转变,参保群众直接“刷脸”实现医保支付“一站式结算”和办理医保业务。一是探索“互联网+医保”合作共建模式,配置“医保服务终端”。为医疗机构、银行和企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实现医保、银行、医药机构、企业等多方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协调银行向支付宝企业购置32台医保窗口业务服务终端、94台医保移动手持终端设备,用于30家医疗机构、22个苏木乡镇(场)、医保服务大厅开展医保业务。二是依托数据赋能,医保经办服务“刷脸”即享。旗医保局持续探索、开拓创新,努力搭建“智慧医保”服务场景,将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数据与“医保服务终端”数据互联互通。将“刷脸办医保”嵌入“医保服务终端”,参保群众不用手机展示医保码,也不用刷医保卡,直接“刷脸”即可精准识别身份,调取医保个人信息,用于医保结算和医保业务办理。通过“医保服务终端”设备,可办理挂号、结算、异地就医备案、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等9项业务,实现医保业务“刷脸”即办。三是强化技术支撑,终端服务安全又便捷。采用“人脸识别+实名+实人”的安全核验技术,提高刷脸识别率,基本实现秒识人脸,保证服务体验感。通过安全核验实现移动支付,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医保结算,有效避免个人医保账户被盗刷问题。既简化参保人就医流程,缩短结算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也保证了医保基金安全。
(三)创新方式,优化流程,跑出经办服务新速度。
推进医保经办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加快推进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大数据赋能医保管理和经办,全面架起一条医保便民服务“高速公路”。通过加大数据治理力度,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发挥大数据边际成本低、应用场景广的优势,不断通过数字化驱动医保管理,释放新质生产力,实现经办服务质效新跃升。从“窗口办”到“掌上办”,从刷社保卡到扫电子医保码,实现群众“就医购药不带卡,出门只需医保码”。再到“刷脸”即享医保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经办服务流程,拓宽应用场景,做到在线挂号、医保结算、移动付费、检查取药等全流程使用。“卡结算”到“码结算”再到“刷脸结算”转变的实现,推动医保支付便民服务再升级,持续改善医保患者就医体验和结算效率,不断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水平。
以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为载体,符合条件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配备43台台式、72台手持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投放在挂号处、结算口,开辟医保刷脸结算绿色服务通道,为基层服务站(点)数据赋能,实现了医保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截至目前,“台式医保服务终端”结算6867人次,产生医疗费用69570元,医保基金支出31306.5元;“两病”患者通过“手持医保移动终端”结算317人次,产生医疗费用8156.83元,医保基金支出4476.14元。
通过权限下放和数据赋能,推进政务服务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精简办事环节,推进经办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更方便办事群众。“医保服务终端”的应用,推动医保支付真正进入“刷脸”时代,大幅提升医保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扩展了基层医保服务站(点)服务范围,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医保事项实现“就近办、集成办、智能办、”,让“15分钟医保服务圈”变成现实。